总是痴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怎么办?
心理专家 曹志荣
——泰安 小亚
“改变的愿望”能促成“改变的可能”
泉源:《山东教育报》(中学生)2020年12月第48-52期
玩游戏自己不是问题如果因为玩游戏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延长了学习应该做的事不去做甚至发生了厌学、辍学等情绪和行为这就是个问题了。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把学习和游戏完全隔脱离来是不行能的。如何做到玩游戏和学习两不误?若泛起了小亚同学这样的情形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加以改变:
我原本学习结果处于班级中上游水平今年疫期居家学习期间我由于自制力比力差总会抽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玩电子游戏。
逐步地我对电子游戏越来越痴迷只要一有时机就玩电子游戏晚上经常偷偷玩到半夜。在学习上我也变得越来越厌学结果不停下滑对除了游戏之外的事情越来越不体贴。
再过几个月就面临中考了我也很想改变这种现状但一不玩游戏就六神无主我该怎么办?
首先理清自己在玩游戏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一是自问。要学会用自问的方法理清自己的想法和内在需求。
问自己从游戏中获得了什么?一天玩了多长时间?玩游戏对自己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坏处?二是觉察 。觉察自己的认知和情绪。
玩游戏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当游戏和学习发生冲突时自己是如何做思想斗争的?玩游戏期间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把这些看似模糊不清的工具“详细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三是接纳。对自己泛起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接纳当下的状态。
既不外分焦虑也不外度自责更不要自暴自弃。痴迷游戏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只要有改变的愿望配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一定有改变的可能。
在家长的眼里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危害“猛于虎”在孩子的眼里电子游戏的吸引力无可替代。游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部门学生的学习。
有的学生就像小亚同学一样认识到了自己因着迷于游戏而延长了学习很想改变但却做不到。纠结、冲突、忸怩、焦虑------五味杂陈导致个体情绪急躁、缺乏学习动力有的甚至越想远离游戏反而越来越着迷于游戏了。
其次行动是改变的前提。改变认知是改变行为的前提行为改变又会促进认知改变。一是要制定规则。当你觉察到自己痴迷游戏并想改变时一定要借助外力举行改变。
你可以与家长或你信得过的人协商制定好改变的规则尤其制定并执行好赏罚规则并请他们监视执行。二是正向强化。家长或你信得过的人要对你的行为改变实时做出肯定、表彰你也要实时给家长或信得过的人分享自己“做到”后的乐成体验。
这种正向强化有助于树立你的自信心、自尊心让你获得乐成感和价值感增强自我约束感内化于心形成良性循环做到有控制、有控制地玩游戏进而到达自我治理的效果。三是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不行或缺。改变的历程中会泛起重复性家长、老师要给予宽容和明白。家庭作为支持系统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能否修复自控力起着决议性的作用。
学校及老师作为学校支持系统对学生的转变有情感支持的作用。任何一个支持系统都不行或缺形成协力助推学生乐成转变。
曹志荣中学正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专业执行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心理专家简介:
再次做到以上两点之后要不停富厚自己的学习和业余生活寻找资源替代游戏带来的快乐。一是多运动。运动改变大脑运动发生的内酚酞和多巴胺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而是造就有益身心的兴趣喜好。如唱歌、创作、手工等。
在学习之余用它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富厚自己的业余生活。三是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增强与怙恃的相同交流在同学中寻找两三个知己朋侪。
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滋养若这种滋养满足了心田的需求就不会着迷网络去寻求关注了。
固然痴迷游戏背后的原因许多要想从基础上解决问题需要从家庭入手做系统的家庭治疗。
。本文来源:yobo手机网页版-www.yochedai.com